English

需要争鸣什么?

1999-01-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刘华杰 我有话说

☆伪科学在世界各地颇有市场,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科学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赢得了广泛赞誉;二是世界上还存在大量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反科学比伪科学要优越,原因在于反科学并不通过作伪,并不通过与科学套近乎而自许为科学。

☆科学争鸣属于学术范畴的论争,形式也可多种多样,但要尽力避免非学术因素介入甚至起支配作用。

为什么会有“科学争鸣”系列,这有理论上也有现实上的考虑。关于科学本性、科学文化及科学价值的学术讨论从未达到目前这种热烈而混乱的状态。伴随哲学相对主义弥漫学术领域,理性、客观性和真理概念受到空前挑战。一场持久的化解科学规范、客观性及其文化价值的“阴谋”开始转向公开行动。科学争鸣系列分三大块展示有关内容,力图使读者看到全貌。

一、科学与伪科学

多数伪科学并不反科学,至少不反全部科学,常常借用科学的旗号贩卖本质上反科学的糟粕,所以形式上科学和反科学对此都嗤之以鼻,但这丝毫无损于伪科学的繁荣。

伪科学活动在世界各地都颇有市场,其外在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科学相对发达,科学的社会声誉还不错,还有利用的价值;另一方面科学还不够发达,世上存在大量理论和现实问题而目前的科学无能为力,这为伪科学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此时又有“好伪科学者”鼓噪之。

伪科学本身也十分庞杂,有三六九等和不同类型,对此应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对于“江湖型”伪科学,学术界态度上要反对,但不必过分介入,这主要是社会管理部门的事情,“皇帝不急太监急”是不合适的。对于“学院型”伪科学,学界要有宽容精神,从学理上与之进行平等辩论,以理服人。对于“权贵沙龙型”伪科学,要冲破重重阻力,有勇气给予无情抨击,揭露其不学无术、愚民、惑众、误导、敛财的本质,净化社会空气,纳税人有权阻止权贵们玩弄伪科学把戏。

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其实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并不像科学哲学中“划界问题”那么困难,没有必要人为制造复杂性。对于少数的确不容易划界的,持宽容和怀疑两种态度就是了。简单说,识别伪科学的常识性方法有:(1)看它所声称的功能。科学是绝对有限的、有条件的,科学有其无能为力之处,而伪科学常说神功无限,无所不能。(2)看它与现有整个科学体系内核的兼容性。科学体系的内核已为无数次实践所检验,即使未来科学有重大进步,也必然将此内核作为特例包含在内,因而科学是向下兼容的。而伪科学常别出新裁,自立门户,与科学大厦的逻辑、概念体系根本不相容。(3)看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一项惊人的主张或实验结果要在科学上确立,必须是可检验的可重复的。科学的见解应当原则上是“可证伪的”,即可错的。作者应当有勇气声明在什么样的经验事实面前主动放弃自己的假说,而不是无究后退。伪科学常声称其见解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实验结果独一无二,原则上不可重复。伪科学是“常有理”,以不变应万变,无论你给出多少反例,它总能找到理由固执己见。(4)要看它与神灵世界的关系。伪科学主张“心诚则灵”,这是它的万能法宝。科学不相信神灵,科学上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与个人是否相信它无关。当然,还能列举出其他许多识别方法,在实践中最好采取综合判断。

中国在伪科学问题上,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焦点不在于争论双方的表现,而在于这场时战时停的争论的外部环境。某些意识形态主管部门的介入和暧昧态度反过来鼓励、刺激了伪科学的增长,而且最不利的后果是使政治影响学术争论。

二、科学与反科学

反科学比伪科学要优越,原因在于反科学并不通过作伪,并不通过与科学套近乎而自许为科学,它有勇气直截了当地批判科学,虽然这种批判本身也是可以批判的。西方反科学思潮有相当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世界大战,核竞赛,工业化的一些负面影响),从业者都有相当学术水准(绝大部分是博士或教授),所发表的论著形式上也都符合相当的学术规范。西方反科学研究与政治左派运动相联系,但学究气较浓,都与现实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

反科学思潮也有不同流派,也有不同策略和不同程度之分。不遗余力证明科学之为社会建构者有之,瓦解科学知识客观性者有之,抨击科学霸权者有之,主张以人文代替科学、以玄学改造科学者有之。近二十几年,反科学常夹杂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新时代运动、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科学社会学或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等相互影响、相互包含的复杂学术研究之中,社会建构论及其相对主义认识论是其共同特色。

社会建构论不仅是一场智力运动,也是一种政治运动。作为前者,它已走过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它不能有效处理“自反性”,无法解释与大量经验事实的矛盾,同时它不断受到大批自然科学家(包括数学家)的激烈抨击和嘲讽,如《高级迷信》和“索克尔事件”。作为政治运动,它仍有其现实意义,这里不谈。虽然西方大部分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依然由社会建构论者主宰和控制,但已难有新鲜见解出笼。当科学之为特定文化之特定群体所约定地接受的规范体系之类陈词滥调不断重复时,一种逆反情绪也在萌生,科学真的如社会建构论者所描述的那样吗?

在我们看来,问题不在于是否有“社会建构”,科学是一种文化,一种社会建制,作为总体的科学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当然是社会建构的。科学在现时代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及政治因素的制约,科学中学术活动的组织、论文的发表、论点的被接受都受许多人为因素的限制,难以做到纯粹客观、公正,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当然也是语言相关的。但是当这一切成为常识之后,是否还存在一种大写的科学,一种不依赖个人意志和特殊文化特性的不断进步的客观性的科学?我们认为确实存在。特别地,作为具体科学中的科学原理有其客观性和普适性,不依赖于特定的文化和语言,如果不信的话,你来给大家“建构”出几条,你来“建构”出几门类似于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的具体科学如何?

三、科学内部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论争

科学在试错中前进,在大胆猜想和细致反驳过程中发展,当然少不了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交锋。科学上学术争鸣完全正常而且有利于科学进步。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关于量子力学本质的争论为人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科学争鸣属于学术范畴的论争,形式也可多种多样,但要尽力避免非学术因素介入甚至起支配作用。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一方面政治家不要干预科学内部的学术争鸣,另一方面个别科学家也不要卑躬屈膝请政客赐教。

此“科学争鸣”系列选题侧重科学文化论争,因而在科学与伪科学、科学与反科学方面选题较多,我们倒是希望有机会多选一些科学上不同观点、流派的论争。

科学是开放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属于全人类的不断进步的文化。科学是历史的,也在不断改变、塑造自身的形象。只要科学以人类的最大福祉、人性的提升为目标,科学也就能重塑自我,赢得人们的依赖。但对科学的尊重不能是盲目的,赶时髦的。科学对于生产力甚至赚钱都有帮助,但科学并不沦为一种经济手段,也不沦为利益竞争对手之间的筹码。只是在隐喻(metaphor)的意义上科学才是生产力。它们有不同的“量纲”,正如“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之类口号也仅仅是隐喻,而金钱的量纲如何用基本量纲表示仍然是个大问题。当邓小平根据时代特征富有预见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它代表一种观念上的转变,代表一位伟大政治家对时代特征的高度凝炼的把握,表明科学知识和科学创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支配作用,教导我们尊重知识、重视科学发展和普及。而大批庸俗知识分子并没有看清格言的隐喻性质,为推广此学说,企图在字面上做点文章,有人提出“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以及“管理也是生产力”,甚至“哲学也是生产力”的荒唐论点而洋洋自得,此时我们不得不为中国学术的无聊、无奈和缺乏独立精神而悲哀。这也是一种广义的伪科学,很可惜,此文库还无暇照顾这一类伪科学。

最后请读者注意的是,此译丛中的观点只代表原作者的看法,为了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编委会的作用只是尽可能让观点多元化,使选材有一定的覆盖面。当然,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我们的倾向性或偏见。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禁止对手展示另一种偏见。

(本文是作者为“三思文库·科学争鸣系列”所作的总序,略有删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